被两会“点名”,预制菜要“进校园”“进社区”?

时间:2024-03-13 来源:食品安全内参编辑部 作者:

近年来,预制菜凭借其方便快捷的特点,迅速占领了市场,从校园到商场,从年夜饭到日常餐桌,几乎无处不在。然而,随着其普及度的提高,关于预制菜的争议也愈演愈烈。

聚焦两会议题 预制菜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预制菜产业发展也成为了代表们关注和热议的热点话题。

预制菜“进校园”“进社区”一票否决制

虽然预制菜产业前景广阔,但对于其是否健康是消费者们最关心的问题。在去年,对于预制菜能否进校园的问题就引发了家长们的热议。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预制菜不宜推广进校园

此次两会中,政协委员郁瑞芬建议,预制菜产品只可以进入消费者有主动选择权的商品市场,而不得进入消费者被动选择的市场,如学校食堂职工食堂养老院等。

政协委员丁佐宏认为,预制菜作为新兴事物,在国家统一标准出台前,应谨慎进入学校和社区,不应贸然推广,严把质量关,以保障脆弱人群的健康。建议相关部门增加家长代表社区代表意见听取环节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切实保障学生和老人等弱势群体的身体健康。

消费者知情权保障

预制菜通过简单的加热或翻炒,就可以快速出锅,很大程度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不少餐饮企业对此趋之若鹜。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显示,目前有85%的预制菜通过堂食和外卖渠道走向消费者餐桌。然而,江苏省消保委的一项调查显示,七成消费者不知道自己点餐吃的是预制菜

法律明确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应享有告知权与选择权。这些问题也导致部分消费者认为商家使用预制菜没有提前告知,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

全国人大代表万立建议建立预制菜使用提前告知制度,明确商家应尽到告知义务,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丁佐宏认为,应切实保障社会大众对于预制菜消费的告知权与选择权。餐饮企业和商家需要公示相关菜品来源是否为预制菜,零售型预制食品必须在外包装上清晰地注明所有配料及所含添加剂,特别是保质期要科学合理。

北京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建议建立预制菜使用提前告知制度,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国家统一标准应加快出台

当前预制菜市场企业众多,但国家标准还未出炉,导致食品安全、营养品质等问题频发。而预制菜安全问题的发生也加剧了大众对预制菜的反感。

为了规范行业发展,一些委员呼吁加快出台预制菜全国统一标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让百姓“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全国政协委员丁佐宏和张建明呼吁尽快出台预制菜全国性规范和标准,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符合食品安全法规,保障消费者权益。同时,应严格限制预制菜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确保消费者健康。

 

预制菜作为新兴事物,虽然有其便利之处,但也存在不少争议和问题。此次两会对于预制菜的讨论也证明了预制菜等食品安全问题需要从法律层面得到解决。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预制菜全国性行业规范和标准,让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关注小政,更多食安信息等您了解。

食安调查【全国食品安全发展促进中心】招募食品安全调查员,关注食品安全,舆情动态,依法维权,行业促进,欢迎您加入010-57744787、010-56212737。

发展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