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会这几招,让坐地起价的商家无处可逃!

时间:2024-07-09 来源:食安内参编辑部 作者:

我们在日常购物中,有时会遭遇到商家突然提高商品价格,即所谓的“坐地起价”现象。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的法制宣传员针对于这个问题,进行相关政策法规的解读。

稍微的“坐地起价”就是指商家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无正当理由突然大幅度提高价格,甚至超过正常市场价格数倍乃至数十倍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特殊时期(如节假日、自然灾害后)或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下,商家利用消费者的急切需求或信息不对称,进行价格欺诈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而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就有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主要是违反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其中明确禁止经营者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此外,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对于这种行为,相关部门将依法进行处罚。那具体都有哪些处罚呢? 

首先要求商家立即停止价格违法行为,并恢复到合法的价格水平。并且追缴商家因价格违法行为而获得的非法收入,并且做出罚款处理,根据违法所得的多少和违法情节的严重程度,对商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重的,罚款金额可达五十万元以上三百万元以下并且相关部门将责令其停业整顿,甚至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

原地涨价

假设在某次自然灾害后,某超市将原本售价10元的矿泉水提价至100元销售。此行为就构成了“坐地起价”。消费者发现后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经调查核实,该超市确实存在捏造涨价信息、哄抬价格的行为。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对该超市进行了处罚,责令其立即改正价格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高额罚款。同时,该超市的信誉也受到了严重影响,消费者纷纷表示将不再光顾。

对于“坐地起价”这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行为,消费者也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积极举报价格违法行为,共同营造公平、透明、诚信的消费环境。

关注小政,更多法律知识等您了解。

食安调查【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招聘食安调研员,关注食品安全,舆情动态,依法维权,行业促进,欢迎您加入010-57744787010-56212737

3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