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 以“一场三池”综合治理促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时间:2025-08-04 来源: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近年来,为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村改厕长效管护和畜禽养殖场户安全生产,长沙市创新开展“一场三池”(畜禽养殖场;农村改厕化粪池、畜禽养殖场户贮粪池和沼气池)综合治理改革试点,促进了试点地现代农业种养结合、农牧循环。试点工作得到全国畜牧总站充分肯定,并在全国畜牧业绿色低碳发展福建上杭现场会上作典型交流。

  一、工作举措

  一是科学制定方案。将试点工作写入2024年市委一号文件,为确保试点顺利进行,该市先后向省农业农村(畜牧)、生态环境等部门对接并广泛征求意见,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定试点方案。二是遴选试点乡镇。按区域分布、农作物类别、种养就地就近等要素遴选试点乡镇,经现场考察、会议研究、公开公示,确定望城区、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的各1个乡镇为试点对象。试点乡镇党委、政府积极发动第三方服务机构和种养主体参与,指导第三方服务机构按照方案要求加快场地、人员、车辆、装备、器材、制度等建设,目前已清运粪肥5.64万吨、清理化粪池和沼气池71次,开展户厕和沼气设施维修服务123次。三是建设暂存设施。为联结养殖和种植主体,打通“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试点乡镇动员种植主体申报暂存池建设。目前全市建设暂存池7331立方米,分布在稻、蔬、果、茶等作物地,暂存池以砖砌、镀锌罐、玻璃钢等为主材质,采取防渗漏、防雨水和安全保护等措施。四是强化信息支撑。为确保试点高效、便捷、透明,聘请公司开发“一场三池”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利用手机APP、车载称重感应器、空间定位等信息化手段,采集试点中维修、清理、粪污收集、运输、施用(暂存)过程等环节的定位、重量、轨迹、现场照片等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归类、分析,生成各类报表台账。五是开展校地合作。与湖南农大生态与环境学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围绕畜禽养殖粪污源头减量技术、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与检测方法、不同作物农田粪肥科学还田与效果评估、“一场三池”综合治理市场化长效机制探索等进行课题研究,实现粪肥科学还田(土),为试点增添科技动能。

  二、工作成效

  1.生态循环,推动资源利用一体化。试点将畜禽、户厕产生的粪污综合处理和利用,系统科学研究粪污变粪肥规律,建立粪肥快速检测方法及还田安全性评价,集成了粪污肥料化利用三类模式:一是规模养殖场+沼液+运肥+稻(果茶蔬)。养殖场粪污经干湿分离,液态粪污进入沼气池发酵后,由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密闭罐车抽吸沼液沼渣拖运至有需求的种植主体还田(土),或运至建在种植端(蔬、果、茶、稻)的暂存池。固态粪污出售加工生产有机肥,或存放干粪棚发酵还田(土)利用。二是规模养殖场+运肥+暂存池+稻(果茶蔬)。养殖场利用其粪污收集、贮存设施,将未经干湿分离的粪污发酵。当场内粪污存量达到贮存设施容量限值时,由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组织拖运至暂存池存放,并加入其他农业废弃物或菌种再次发酵腐熟后还田(土)利用。三是农村改厕用户+三格(或四格)化粪池+稻(蔬)。农村改厕用户产生的粪污主要采取三格或四格化粪池无害化处理后,农户用于自种地消纳。

  2.高效管理,推动综合治理专业化。试点由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有限空间作业、厕所维修、粪污收集运输、粪肥还田(土)利用等服务,逐步形成覆盖到村到户、快速便捷的综合治理体系。一是建设专业化队伍。社会化服务组织根据工作任务量配备人员,至少有2名人员取得沼气生产工资格证、1名以上具备特殊作业操作证的电工,专业车辆驾驶员须持对应车辆驾驶证。二是配置专业化装备。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营业场所,配备6辆(含)以上专业粪污清运车,车辆安装车载计量仪、空间定位器。针对有限空间作业特殊要求,购置贮粪池、沼气池和户厕维修、清理所需的专业检测和维修设备器材,满足日常服务。三是履行专业化程序。严格有限空间作业报批制度,养殖经营主体填写《有限空间作业申请表》,由乡镇通知并监督社会化服务组织按照《沼气设施、化粪池、贮存池清理技术指南》作业。

  3.精准引导,推动运营模式市场化。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农户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谁受益谁承担”的长效机制,采取市场运作为主、市财政补贴为辅的运营方式,确保主体积极性、项目可持续性。运营方的保障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市场运营。社会化服务组织向畜禽养殖场(户)、农村改厕用户、种植经营主体、沼气用户提供粪污收集与转运、粪肥施用(贮存)、维修维护、“三池”清理等服务,可根据试点方案提出的指导价在相互协商、平等自愿前提下,合理收取服务费。二是财政补贴。市财政投入300万元对相关服务给予补贴。其中贮粪池、户厕化粪池清理服务分别按480元/次、120元/次补贴;农村户厕按小件维修35元/次、大件维修240元/次补贴;沼气维修按20元/次补贴;粪肥还田利用补贴标准为20元/吨,根据年度实际清运还田量核算。三是绩效奖励。年度内,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区域内养殖场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无养殖污染投诉案例、无省级以上农村改厕相关问题投诉交办、粪肥施用量达1万吨以上,根据考核等次分别给予1万元和1.5万元绩效奖励。

  4.系统施治,推动综合效益最大化。试点将畜牧业安全、绿色发展与农村改厕长效管护有机结合,系统解决“人、畜、地”深层次问题。一是社会效益。综合治理为农村改厕用户解决“厕后之忧”,为化肥减量解决“替代之难”,为养殖主体解决“潜藏之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生态效益。有效解决粪污资源化利用“消不了、储不了、运不了”痛点,切断有毒有害病菌传播途径,消除养殖场粪污流失、污染河道等隐患。施用腐熟粪肥,有效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土壤透气性和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板结程度,促进作物根系生长。三是经济效益。粪肥还田可提升农产品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种植主体收入。

  

  一审:武深树

  二审:高柳枝

  三审:罗  敏

  

  相关附件

  

  


原文链接:http://agri.hunan.gov.cn/agri/xxgk/gzdt/sxdt_1/202508/t20250804_3375798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