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网红食品”忽悠!3类高风险网红零食避雷指南

时间:2025-09-15 来源:食安内参编辑部 作者:

如今,“网红食品”凭借高颜值包装、流量推广和猎奇口感刷屏网络,成为不少人追捧的对象。但光鲜营销背后,部分产品暗藏安全隐患。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小编提醒您需警惕以下三类高风险网红零食,理性避坑。

第一类:成分模糊的“三无”手工制品

部分网红手工零食(如自制糕点、私房辣酱等)以“无添加”“纯天然”为卖点,实则缺乏生产许可、配料表和保质期等基本信息。小作坊生产环境堪忧,原料来源不明,易滋生细菌。更有不良商家为掩盖原料变质问题,过量添加甜味剂、防腐剂。购买时务必认准SC认证标志,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三无”产品。

别被“网红食品”忽悠!3类高风险网红零食避雷指南

第二类:“高糖高油”伪健康零食

主打“低糖”“无油”的网红谷物棒、果蔬脆片,实则是“糖分炸弹”。部分谷物棒为提升口感,添加大量糖浆和植脂末,每100克含糖量超20克;冻干果蔬脆片经油炸处理,脂肪含量高达30%以上,远超新鲜果蔬。购买前需仔细查看配料表,若白砂糖、植物油排在成分前列,或营养成分表中钠、糖含量过高,需谨慎选择。

第三类:网红“DIY材料包”与储藏隐患零食

自热火锅、网红甜品DIY材料包等因操作便捷走红,但存在安全隐患。自加热包若操作不当可能引发爆炸或烫伤;部分需冷藏的短保零食(如生巧克力、奶酪棒)在物流中易因温度失控导致变质。购买时需确认储藏条件,选择冷链配送完善的品牌,并严格按说明操作。

避雷指南:1.查资质:选择正规渠道,认准生产许可和SC编号;2.看成分:警惕过长配料表和模糊标注;3.拒诱惑:不轻信“特效”“纯手工”等宣传;4.留凭证:保留购买记录,遇问题及时投诉。

面对网红零食,消费者需保持理性,不盲目跟风。优先选择正规商超售卖、资质齐全的产品,学会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牢记“颜值≠安全”,才能真正避开雷区,吃得放心。

食安调查【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招聘食安调研员,关注食品安全,舆情动态,依法维权,行业促进,欢迎您加入010-57744787、010-56212737。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