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宴席为何要设“倡导性标准”?又会带来什么效果?

时间:2025-10-17 来源:食安内参编辑部 作者:

农业农村部近日明确,将鼓励各地对农村宴席的可办类别、桌数、菜品费用等提出倡导性标准。这一政策迅速引发热议:农村办宴席是老传统,为何需要设立标准?

农村宴席为何要设“倡导性标准”?又会带来什么效果?

“以前办酒席总想着‘撑场面’,光烟酒钱就花掉小半生积蓄”。这不仅是李大爷的感慨,更是众多农村家庭的真实困境。从婚丧嫁娶到升学乔迁,宴席名目繁多,不少地方甚至连出院、参军都要办酒。人情往来变成“人情债”,宴席规模层层加码,形成恶性循环。这正是政策出台的初衷:不是要管闲事,而是帮群众松绑。

农业农村部此次提出的“倡导性标准”,其亮点在于“倡导”而非“强制”。如广西隆林县村民办白事经劝导缩减开支,既保体面又省钱;浙江余姚推出宴席套餐供村民自主选择,村委会只做监督提醒。

移风易俗需要示范引领。百色市一名干部简办家族白事,带动村民减少牲畜宰杀,打破“以牛论孝”的旧俗。事实证明,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比简单说教更有效。

农村宴席的核心是人情往来,而非铺张攀比。倡导性标准的本质,是给群众一个“台阶”,让大家不用再为了攀比硬撑,从“不得不办”变回“自愿简办”,真正让宴席回归传递心意的初衷。

食安调查【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招聘食品安全信息员,关注食品安全,舆情动态,依法维权,行业促进,欢迎您加入010-57744787010-56212737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