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健康标签”即将成历史,你还在被割韭菜吗?

时间:2025-07-18 来源:食安内参编辑部 作者:

在超市选健康食品时,你是否常被“零添加”“纯天然”吸引?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今年3月,国家卫健委同国家市监局发布新规,明确2027316日后,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这背后隐藏着什么呢?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宣传员为大家解答。

这些“健康标签”即将成历史,你还在被割韭菜吗?

就拿零添加蔗糖来说,看似很健康,实则可能是文字陷阱。要知道,蔗糖只是糖类大家族中的一员,像果糖、葡萄糖、麦芽糖等同样属于糖类。某款号称零添加蔗糖的酸奶,配料表中却赫然列着果葡糖浆,其含糖量和热量丝毫不逊于普通酸奶。商家这么标注,很容易让消费者误以为产品不含糖,从而放松警惕。还有不添加甜味剂的饮料,可能添加了其他类型的食品添加剂,如色素、防腐剂等。

再来说“纯天然,这个词听起来就很美好,可其根本没有认证标准,也无法保证食品在生长过程中未接触农药、杀虫剂,确保其生长环境的纯净。就连那些标榜纯天然的蜂蜜,在采集和加工过程中也可能受到各种污染。

那我们该如何识破食品包装的“文字陷阱”?记住这几个实用技巧:

1. 看配料表,而非广告语:成分越简单越好,超过10种需警惕

2. 查营养成分表:关注糖、钠含量,如低钠≤120mg/100g

3. 警惕商标擦边球:如"XX0"可能是品牌名,不代表无添加

4. 认准权威认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标志更可靠。

记住,真正的健康食品往往不需要太多修饰语。下次购物时,不妨多花1分钟翻到包装背面——配料表不会说谎,数字比广告词更值得信任。

食安调查【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招聘食品安全信息员,关注食品安全,舆情动态,依法维权,行业促进,欢迎您加入010-57744787、010-56212737。

1资讯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促进中心